近期,中东局势再次出现了重要变化,美军突然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撤离了所有作战飞机。卫星影像一出,外界立刻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寻常的动静。究竟是美军感到害怕,还是在为未来的行动做准备?从一些细节来看,似乎与伊朗最近展开的新战术密切相关。事实上,这种战术我们中国早在多年以前就已掌握,并且运用得相当成熟。如今,伊朗将其引入使用,直接让美军产生了恐慌。
首先,我们得了解一下“反介入战术”是什么。举个通俗的例子,假设有个不速之客要闯入你家门,你当然不希望他随便进来,于是就在门口设置各种障碍,既能阻止他进入,又能让他进来时付出代价。这就是“反介入战术”的基本原理。中国从1996年开始,就针对美军的航母及其周边军事基地,精心研究出一套“反介入/区域拒止”战术。简言之,就是利用反舰弹道导弹、高超音速导弹、无人机、水雷等武器,在第一岛链打造一道坚固的防线,使美军的飞机和舰艇无法靠近,哪怕勉强靠近,也很难展开有效攻击。
这些年来,伊朗悄悄地学习了中国的这种战术,而且学得非常到位。比如,伊朗研发的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、流星中程弹道导弹、泥石流重型导弹等,都是专门针对美军基地的大杀器。尤其是2024年19日凌晨,伊朗向沙特和卡塔尔的美军基地发射了五枚导弹,其中包括两枚法塔赫-1高超音速导弹和三枚泥石流重型中程弹道导弹。虽然数量不算庞大,但效果却令美军震惊。伊朗将这些美军驻地当作“陆地航母”来打,尤其是像乌代德空军基地这样面积高达260公顷的目标,凭借导弹的精准打击,即使精度稍逊,也能通过饱和攻击摧毁目标,比打海上的航母还要容易得多。
展开剩余63%再来看美军在这些基地的防御力量,实在是让人堪忧。比如沙特的苏丹王子基地,只有两个爱国者导弹连和一个萨德导弹连,阿联酋的阿尔达夫拉空军基地,也就只有两个爱国者导弹连。以这种防空能力,若伊朗发起数十枚导弹的齐射,根本无法抵挡。因此,美军只能选择将飞机撤离,而不是硬着头皮留下,忍受伊朗的打击。说到底,这就是美军的“认怂”之举,害怕被伊朗的导弹“洗地”。
与此同时,另一边以色列依然在持续对伊朗进行空袭。以色列声称已经控制了伊朗的制空权,几乎每天都派飞机袭击伊朗的各个目标,从导弹发射车到政府大楼,再到军工厂,几乎没有放过。最近,以色列还炸毁了德黑兰东部山区的航空航天工业工厂。尽管以色列在地面目标上取得了一些战果,但对于伊朗深埋地下的核设施,仍然毫无办法。伊朗也意识到,仅仅被动防守是行不通的。面对以色列持续的空袭,伊朗知道,如果任由敌方攻击,自己终将失去还手的机会。所以,必须主动出击,将战线拉出去,迫使以色列不得不顾及自己的高价值目标,不能再肆意展开大规模攻击。
伊朗这一次的做法十分巧妙。它没有直接采取大规模报复,而是先用少量导弹来试探,以显示自己的打击能力,向美军和以色列传递一个强烈的信息:我可以随时对你的基地发起饱和攻击,敢动手就会让你的基地变成废墟。这一举措,实质上震慑了美军。过去,美军在中东的基地几乎是高枕无忧,认为没有人能够威胁到它们的安全。而如今,伊朗突然采用了反介入战术,不仅在导弹精度和数量上取得了突破,甚至能在短时间内威胁到美军的核心利益,这让美军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的安全形势。
从长远来看,伊朗的这一举动算是一次积极的尝试。尽管伊朗的整体军力无法与美国或以色列抗衡,但通过灵活运用反介入战术,将自己的导弹优势发挥到极致,专门打击对方的弱点——大型固定基地,伊朗的战略效果将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背后有着中国的战术经验支持,伊朗在借鉴中国战术的同时,避免了许多弯路。
如今,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。美国和以色列曾以为伊朗只能被动挨打,但伊朗通过学习并灵活运用反介入战术,成功让两国感受到了压力。这一变局也为那些长期被美国压制的国家提供了启示:只要选对战术,敢于反击,即使对手强大,也能够找到突破口。目前,美军和以色列在与伊朗的博弈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,接下来是否选择继续硬碰硬,或是寻找台阶下,已经成为关键。而伊朗则成功掌握了主动权,未来局势会如何发展,我们只能静待进一步的变化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深所配资-今日配资-在线配资门户-散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