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中东局势的不断发展,我们能明显感受到,曾经显得畏缩的伊朗如今愈战愈勇,而曾经自信满满的以色列,渐渐开始体会到加沙居民的痛苦。曾几何时,以色列在中东横行霸道,肆意践踏他国生命,进行大规模屠戮,似乎从未考虑过有一天自己会遭遇如此强劲的反击。这一次,伊朗的反应无疑让以色列的军事计划大失所望——尽管如此,以色列的挑战仍未到铁板难破的程度,毕竟,伊朗的实力距离铁板还尚有差距。
18日,伊朗宣布准备对以色列展开大规模打击。紧接着,法塔赫-1型导弹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。在拦截失败的情况下,以色列的多个地区遭到猛烈轰炸。为了避免媒体报道这一损失,以色列甚至关闭了全国大部分的监控摄像头,并威胁发布爆炸视频的人将面临逮捕,这无疑是对信息的强力封锁。可是,情报攻击的初期优势已经耗尽,接下来的反击逐渐呈现出更为严峻的局势。
到了19日早高峰时段,导弹再次穿越以色列首都的中央商务区,防空系统根本无力阻挡,多个目标被炸成废墟。该区域是以色列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,拥有证券交易所、钻石交易机构,甚至是微软和英特尔等国际企业的驻地。当天,伊朗向以色列的中部和南部发射了至少30枚弹道导弹,其中一些成功突破了防空网。以色列军事情报中心遭到精准打击,附近的一所医院也遭到爆炸波及。
展开剩余74%这种战局的发展从最初的夜间空袭,逐渐演变成了白天黑夜交替的激烈冲突。以色列的军力和防御手段,看似强大,实际上却在伊朗的强力反击下渐渐陷入困境。从最初的伊朗的领导层被精准打击、核科学家遭遇暗杀,到伊朗反击后的迅速反应,仅仅短短七、八天,局势就开始发生变化。以色列的心态逐渐发生了明显变化。
这种变化可以从以色列领导人的表态中清晰感受到。19日,内塔尼亚胡站在遭到炸弹袭击的医院前面,表示“我们正经历一场闪电战,每个人都遭受损失”。然而仅仅一天后,20日,以色列国防总参谋长就声明,以色列必须为“持久战”做好准备。闪电战和持久战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战争模式。闪电战指的是迅速、强力的攻击并迫使敌人屈服,而持久战则意味着敌人无法迅速压制,得以拖延时间并消耗敌人,通常适用于侵略方对被侵略方的打击。
从这两种表述的矛盾中,我们可以看出以色列的军事战略已经发生了转变。侵略战争的初期,想通过闪电战迅速击败对手,但仅仅不到10天,这场原本预计的快速胜利,却变得更加漫长和艰难。曾经肆意屠戮、甚至不惜攻击加沙的无辜儿童和妇女的以色列,什么时候变得如此“软弱”了?
我认为这并不是以色列的软弱,而是他们意识到,自己在面对伊朗的坚决反击时,已经踢到了铁板。伊朗已决心奋力反击,咬紧牙关不肯松口。以色列虽想停下手中的进攻,但却找不到退路,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进攻。然而,尽管手段如同以往的巧妙和隐秘,成效却开始出现变数。
至于为何会出现如此局面,我曾对此思考过,甚至写过一些分析。首先,伊朗的内部虽然存在较大的分歧,但其综合实力在中东地区依然不容小觑。伊朗的国土面积是以色列的近百倍,人口是以色列的十倍之多,纵深较大,人口基数庞大,这使得以色列在与伊朗的较量中处于劣势。最关键的是,伊朗并不像加沙的哈马斯,依赖外部支援制造武器。通过伊朗持续发射的弹道导弹、超音速导弹、无人机等,我们可以看到伊朗的工业和武器制造能力相当强大。根据之前的报道,伊朗至少储存了1000枚巡航导弹和3000枚弹道导弹。尽管战斗才打了8、9天,伊朗已发射了500多枚导弹,这已令以色列的防御体系面临巨大压力,甚至让其军事能力受到质疑。
其次,虽然以色列在闪电战中取得了初期的成功,但它并不擅长应对消耗战或持久战。以色列之所以能在最初取得胜利,像是摧毁伊朗武装部队高层、精准打击核科学家等,得益于其多年来在中东的间谍渗透。最近揭露的9名伊朗核科学家被暗杀的事件,就说明了以色列情报网络的深远布局。但随着伊朗的反击愈加猛烈,以色列在防空上面临了巨大的成本压力。有报道指出,每晚的防空成本可能高达2.85亿美元,按照当前的打击频率,以色列防空系统的承受能力最多能支撑10到12天,随之而来的是防空弹药的紧缺。如今,以色列在面对导弹袭击时,已经开始“节省”导弹,防得住的就拦截,防不住的则不再进行拦截。
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,虽然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综合实力排名较高,但其真正的应对能力似乎并不如预期。一旦面对强有力的对手,尤其是像伊朗这样反击迅速且持续的国家,局面就可能迅速恶化。
此外,以色列的“美爹”美国,也未必能在这场冲突中提供全力支持。特朗普曾经表示希望劝解双方停火,但看到以色列战局顺利时,他却急切地希望伊朗无条件投降,并准备从中“摘桃子”;然而,当以色列的防空系统面临困境时,特朗普又急忙批准了对伊朗的攻击计划。最近,他又改变了立场,称“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攻击”,并表示可能会有谈判机会。显然,特朗普也在犹豫,毕竟一旦美国介入,战争形势往往会失控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不论是越战还是阿富汗战争,美国都没能顺利掌控局面。
如果再继续打下去,伊朗不仅可能改变战局,甚至可能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引发一场风暴。石油价格的涨幅将直接推动其他制造商品价格的上涨,最终影响到全球通胀。如果这种情况恶化,美国又如何能够应对?
总体来看,在这场以伊战争中,除了各国的干预和角逐,最关键的因素仍然是伊朗能否持续保持决心,坚定不移地走下去,还是再次退缩。在当前局势下,如果伊朗决定继续坚定立场,不做妥协,那么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将不得不重新考虑策略。在战争中拿不到的胜利,显然不可能在谈判桌上轻易得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深所配资-今日配资-在线配资门户-散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